点上方蓝字GPA+ , 在右上方 ··· 设为星标 ★
每天中午12点,陪你一起走不平凡之路
本文作者:Kris & 紫苏(一行写作营学员),原创首发:Kris在路上(ID:krisgtd),Kris个人微信:ursosonice9。GPA+经授权转载。原文标题《看过杨澜的经历,我顿悟人为什么一定要学会提问》
她说,自己在美国读研究生时,因为课堂上不善于提问,而被老师扣了学分。
当时她修了一门社会学,她就像所有好学生一样,按时上课,按时交论文,中规中矩。
期末的时候,杨澜所有的课程都是A+,或者A,只有社会学得了B。杨澜觉得不服气,就去找教授理论:为什么你会给我一个B?这是一个很差的分数。
没想到教授却说:因为你上课从来不提问。
杨澜反驳:因为我听懂了,所以我不提问。
教授反问:你不提问,我怎么知道你听懂了?一个老师对好学生的要求就是你要善于提问。
最后在杨澜的争取下,老师给加了半分,B+。
这件事给杨澜带来很大的触动。
如今她早已采访过上千位世界政要和各个领域的风云人物,“提问”也成为了她的工作之一。或许,当时社会学老师的那一句话就为她今日的成就埋下了伏笔。通过杨澜,我发现:如果一个人知道的越多,那么他认知的边界就会越大,因而产生的疑问也会更多。学会提问,是一个人变聪明的开始,而一个优秀的人,往往都善于提问。我曾经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提问:我该怎么办?是坚持理想,还是找工作?提问者是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,家庭条件不好,一门心思想考研,三次尝试都失败了,他想继续考,但是没有收入来源;放弃考试吧,又觉得不甘心。但其实,这个问题是无解的,坚持理想和找工作都没有错,错就错在他没有结合他现在的处境去分析他的问题。或许他并不是一个擅长考试的人,长时间的备考,让他的心态早已失衡,考研成为了心理负担,或许它早就不是理想,而是执念了。如果我是他,我会迂回来完成自己的梦想,工作后也可以有读研的机会。他这个问题的背后,其实不是两个选一个,而是认知出现了问题。
那时候她母亲已经离世,记者问她:你母亲去世了,你难过吗?一向好脾气的贾玲,愤怒的回怼记者:你母亲死了,你不难过吗?无独有偶,有记者采访张文宏时,恰巧张母打电话过来。每当有这样的事情发生,我们都会在心里暗暗嘲讽:“这个记者,怎么会问这样白痴的问题”?正是因为一个人认知水平不够,所以才会提问低价值问题。而如果一个人能够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,则说明他的认知水平已经高人一等。蔡康永曾经在《真情指数》节目中采访成龙,当时成龙刚拍完一部新电影。蔡康永问成龙的第一个问题就是:“拍电影累不累呀?”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轻描淡写的问题,让一向以硬汉形象示人的成龙在节目中情绪失控,整整哭了 15 分钟。作为一个采访者,在这样一个场合,很多人可能更多的是关注电影本身,关注电影拍摄背后的故事等等。而蔡康永的提问却独具一格,找了一个“出人意料”的话题来问,直接戳中了这个硬汉心中的“柔软”之处。蔡康永的情商之高,令人赞叹,他也因此被誉为最有绅士风度的主持人。不清晰、无效的提问,反映出的是提问者混乱的思维逻辑。而优秀的人早就懂得通过良好的提问力,去获取信息,找到问题的答案,为今后的工作、生活带来便利。我在短视频平台看过一则视频,她说,在她的后台,每天都要接触到大量粉丝的提问,但大多数她都不会去看的。因为他们问的问题非常宽泛,一看就会感觉是因为懒、不愿意思考、不做任何功课开口就问的。老师,我怎么入行?
老师,我怎么可以变成你这样的?
老师,我怎么可以提高自己的拍摄技巧?
或者,老师,麻烦你点评一下某某作品......
而这名粉丝之所以能够从数几百条信息当中被老师看到了,是因为他进行了非常高效的提问。首先,他做了一个简短但很明确的自我介绍;接着,他直接发了一个他的作品链接过来,并说明自己的来意。这一套动作既节约了老师的时间,还降低了老师的行动成本。法国作家伏尔泰曾说:判断一个人,看他的回答不如看他所提出的问题。提问是一门艺术,如果你提问方式不对,或者问了个愚蠢的问题,可能根本就没人愿意理你。而且,问题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你能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。因为他们知道,新的提问会促成新的行动,而新的行动则会导向成功,一句话,可能会改变自己的一生。前段时间,今日头条举办提问题赢奖金活动,有人凭借19个字赢取了近一万元的奖金,可谓是一字千金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:“如果我有一个小时去解开一个性命攸关的困局,我会用其中55分钟的时间去确定应该去提出什么样的问题。”朋友圈里,有人发了一张键盘的图片问:“谁知道Delete键在哪里,帮我圈出来。”还有人问:“QQ邮箱打不开怎么办?”“我的公众号不会设置怎么办?”等等类似问题。其实回答这样的问题简直就是浪费时间,而这个问题的答案,自己完全可以找到。直接问别人,本质上就是图自己省事,给别人添不必要的麻烦。却不知,不经思考的提问方式,会将人慢慢变成学习低能儿。不要用提问来给自己的懒惰当挡箭牌,无意义的问题不要问,请别人帮忙,也要尽量的让人舒服的帮忙,降低对方的行动成本。有些人经常没有明确自己的真正提问的目的,常常导致难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。比如在写作营中,经常有学员问“我该怎么学习写作啊?”你是想通过学习写作变现,将其看作一份长期的职业,还是为了应付一时的工作,或者纯粹只是兴趣过一下瘾呢?详细地描述你的问题,能极大地减少沟通成本,让回答者快速抓住要点,并给出答案。我听到过最愚蠢的问题, 就是一个成年人,询问别人的孩子: “你是喜欢你爸爸,还是喜欢你妈妈?”这种问题,除了满足提问者评判的私欲以外,毫无价值。而一个好的问题,并不需要带有引导或者暗示提问者的结论。所以当你想要更好地了解他人想法,或者想要更好地知道某个人对某个问题的真正看法时,建议采取开放式的提问。同时在提问中尽量用让他人能够理解、具体等词句,简洁明了,而不是用难懂、模糊或有歧义的词,以至于减弱他人对你问题的解答欲望。最近我渐渐把“这件事为什么要发生在我身上?”的想法替换成了“这件事情是想教会我什么?”然后我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改变了。
本文作者:紫苏,一行写作营教练。Kris(K叔),专栏作家,会计学博士在读,央企总部辞职后开始创业,行动服务平台「一行DoMore」创始人。5年陪孩子阅读500本书、半年拿到10个世界500强Offer、两个月在职状态考取博士、一个月瘦20斤。新书《引爆自律力》当当新书榜第一。个人微信:ursosonice3(如果没回复,应该是忙晕了)
GPA+交流微信ellagpa,欢迎来撩。合作事宜请联系wx@careerdream.org。@GPA+ 保留所有权利
文中图片来自影视剧、综艺截图,为非商业用途使用,如因版权等有疑问,请联系GPA+立即删除。
后台输入关键词查看更多好文章
懒癌晚期丨自律丨金融职场丨Office丨读书
毕业演讲丨求职秘籍丨留学丨时尚丨旅行